资讯News 常青藤计划IVY ART 驻留计划YAC 报名Join in 关注我们  
 
  首页资讯
 
姜大方,常青藤计划的别样成长路径
发布时间:2017-02-10     来源:艺术客

 2014年第一届“常青藤计划”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开幕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猜测这将是又一个昙花一现的青年艺术家项目。在经历近900个日夜后,“常青藤计划”成功实现了三级跳,从一个展览,衍生出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青年策展人项目、2016天津青年艺术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常青藤国际艺术中心等。“常青藤计划”从最初开始,它的成长路径就与众不同,在众多的青年计划中,它选择了公益性展览支持青年艺术家,这让常青藤这个年轻的团队有机会与计划共同成长。分隔公益和商业,加上明确且笃定的目标,是这个计划成长的基石和养分。


                                                     △  2016 启动展“社会现实剧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青年艺术家身上,“常青藤计划”的出台更多与发起人都是青年人有很大关系。2014年至今,“常青藤计划”举办了三届展览,这个计划的slogan“发现、成长、对话”,看似普通的六个字蕴含了常青藤这个尚属年轻的团队三年来的汗水与坚持。与很多支持年轻人的奖项和活动不同,常青藤分为公益和商业两个相对独立的版块,而这也是常青藤能够在当下的艺术圈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常青藤计划”年展策展团队核心成员从第一届开始就是稳定的——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康剑飞,“常青藤计划”项目发起人姜大方担纲总策展人,《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任学术主持。从北京中间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到今年的北京、天津两地开展,“常青藤计划”通过一个迂回的路线,最终回到了“老家”。常青藤文化发起并组织了“常青藤计划”,这家文化公司从注册地到核心成员,多来自天津。说起常青藤文化,这似乎是个无心插柳的故事。


△  现场沙龙研讨,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康剑飞,深圳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版画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康,天津常青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大方,天津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运营方天津对外文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欧永林,美术史博士、批评家、策展人、《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青年艺术家、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石磊

2013年,姜大方帮一个朋友的动画公司找天使投资人,阴差阳错之下,这个朋友离开了,眼看着公司要鸟兽散,姜大方就把这个公司接了下来。做动画,这并不是姜大方擅长的,于是他就想到了艺术。选择艺术既是姜大方长期以来的情怀,也是由于这种阴差阳错所造成的机缘,也由此有了“常青藤计划”。




                                                       △ 2014 年展览现场

青年艺术家年展是“常青藤计划”成立以来的核心载体,现如今,年展项目已逐渐成为青年艺术家群体寻求自我展示机会的优选之一。2014年,首届“常青藤计划”年展在北京中间美术馆举行,88位艺术家参展,对青年艺术发生系统、文化地图与区域生态的梳理呈现;2015年,展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126位艺术家参展,对青年艺术创作 “在地化”“去中心化”现象的学术解析,逐步实现了对青年艺术背后文化逻辑和当代艺术问题的发现讨论;与此同时,“常青藤计划”进行了走进中国8所美术高等院校的活动,还与其它艺术机构进行学术性的展览、合作性的展览,和商界做跨界性的展览活动,2016年更是带着合作艺术家到瑞士和法国交流、展览。




                                                          △ 2015年展览现场

一个成立仅仅三年的艺术机构可以做到这些事情,是超乎意料的。“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最初的想法颇有情怀,他希望和很多同龄人成为朋友,可以一起吃饭、喝酒、成长、对话,他心目中理想的“常青藤计划”是不要和钱走得太近。至今,“常青藤计划”一直在坚守这个初衷,只是在每年项目实施时出现一些调整,比如艺术家选择、展览方案、最终呈现、配套项目等。“这几年我们也在不断的自己发现,成长自己,希望未来做更有创意的事情、更新的一些事情,能够带来一些现在青年艺术生态里面,也许没有那么多的形态的东西,给大家一个选项、多一个思考,也就是我说的,今年我们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未来我们想探讨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姜大方说。

2016年的整体招募活动中,一共有1551名青年艺术报名年展,有44份青年策展人方案。通过策展组的工作评选以后,最终入选86位青年艺术家,6个青年策展人项目。以“释放”为主题的年展分别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天津美术馆、天津棉三创意街区开展,同时打造了天津青年艺术周活动。


                                                     △ 常青藤计划 2016 启动展暨新闻发布会现场

          
                                               △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开幕现场

在2016年,“常青藤计划”新开辟了青年策展人项目,以“项目制”的方式选拔优秀的青年策展人及其展览项目方案,帮助他们将自己的艺术构想落实为实体展览。最终,组委会从递交的44份有效方案中选出优秀方案辅以多层面的扶持引导,助力青年策展人将艺术构想变成展览现实。其中包括,“社会现实剧场”(王麟)、“确定的是‘不确定’性——叙事与非叙事的双重逻辑”(齐廷杰)、“小明的一天——一篇小学作文的当代性”(宋振熙)、“新碑学2关节悬置”(王基宇)和“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王建明、覃治斌)。对于这些极具实验性的策展方案,王麟表示,此前认为一般的评选不会这么容易接受这些方案,通过这个项目方案得到展示,这和“常青藤计划”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很大关系。不干预,这也是“常青藤计划”的一大特点。

自此,2016年的“常青藤计划”貌似可以划上一个完美的句点。然而,在艺术周将近结束的时候,常青藤宣布了其东疆常青藤国际艺术中心的计划,该中心将采用国际上通认的艺术家驻留计划,通过专家委员会筛选及邀请国内外优秀青年艺术家入驻东疆常青藤国际艺术中心进行艺术创作,并通过配套国际艺术品展览、艺术品交易渠道、版权拓展合作等服务,打造集国际艺术品仓储物流、艺术品进出口贸易、展览展示、培训体验于一身的国家自贸区文化艺术产业高地。显然,这已经实现了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的跨越。此刻,或许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常青藤计划”三年来的成长与规划。


                                               △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展览现场

姜大方、康剑飞、盛葳,这三年来就像一个铁三角的组合,有着各自明确的分工,姜大方的工作更像一个“制片人”,负责总体的协调还有商业化运作,没有商业的输血,“常青藤计划”年展就无法成行。姜大方一直在努力让公益和商业分开,避免两者互相干扰,影响各自的纯粹性。而在商业化方面,常青藤的路径则更为丰富,这也为年展的举办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于这个日臻成熟的青年艺术项目,姜大方介绍:“从过去二三年我们做的事情很多都是点状,从今年开始有点和面相结合的东西,而且做成一个长期性、全年性的活动,这样让它呈现出来一个接近于三维空间的一个活动结构。”
 
S=《Scope艺术客》
J=姜大方


                                                           △ 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

S:“常青藤计划”为何自开始便设定公益性的基调,在这之前有考虑其它方向吗?
J:2014年最开始做的时候,首先考量的是确立一个品牌,形成一种认识,并如何结合自身的条件与优势,做一个独立性比较强的项目。这几年的发展中,我发现可以把单纯的公益项目和商业运作孤立开。
 
S:用什么方式进行这种孤立?
J:用前端和后端的方式孤立开。在商业方面我们在后期也会和艺术家签约,进行不同层面的合作。通过展览和活动去认识艺术家,有了共同目标后,按照自身的潜力进行签约合作。


                                                      △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展览现场

S:通过三年的实践,你从中获得的最宝贵经验是什么?
J:收获挺多的,“发现、成长、对话”,这不仅是对艺术家,我们的团队也在一起成长。从我自己来说,做什么吆喝什么,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说的和做的行为不一致只能满足一时,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最终结果并不会好;通过与艺术家交流,让我知道青年艺术家都需要什么,了解当下艺术家的需求,无论是帮助还是合作,都会更有针对性,最终形成一个共赢的方案。我自己在第一线,所有事情都要参与,作为青年机构,最重要的是——活着。健康地活着很重要,一定有活着的原因,我们也在思考怎么更好地活着。
 
S:你眼中青年艺术家的生存现状,以及他们最需要的支持是什么?
J:现在的青年比以前的幸运,无论是展览、收藏还是市场活动的机会都很多,他们最需要的支持除了金钱和物力,还特别需要其它的。比如我们做的青年策展人项目,要调动很多资源,如何去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解决物力支撑,这也是青年人的需求之一。辩证地去思考的话,除了机构的支持,还是要还他们一个比较纯粹的创作空间,不要过多干预,无论是市场还是学术,很多同行也在探讨,放任生长和拔苗助长都不行,如何设定一个有帮助又有空间的成长环境这是一个问题。
 

                                                    △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展览现场

S:这些干预一般都来自哪里?
J:干预的因素很多。比如一级市场的干预,过度挤压艺术家的创作,这都是对艺术家未来有伤害的。艺术家不做,可能会被放弃;如果做,可能是放弃自己。
 
S:对于当下来说,艺术家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J:开玩笑地说,选择青年艺术家要能画、能说、能喝,这多与情商有关。艺术家现在肩负了太多社会性的东西,所接触到的领域很丰富,能否与人打好交道,很考验艺术家的情商。
 
S:常青藤的商业化运作都从事哪类项目?
J:常青藤做得比较多的是帮助企业收藏以及提供解决方法,有点像艺术咨询公司,常青藤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销售。常青藤搭建的艺术家与商业对接的桥梁,不需要艺术家直接接触市场,可以让他们更专注于创作上。在商业上现在解决了几个比较大的问题,未来几年内有大的方向和预期,可以形成自造血。
 

                                                      △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展览现场

S:常青藤文化是否有自己的收藏规划?
J:有收藏,每年常青藤都在展览中收藏。对于青年艺术家创作的收藏,还是一个动向的,更多是根据艺术家自己的发展情况来收藏的。
 
S:今年常青藤将主场放在了天津,除了家乡的因素,还有哪些考虑?
J:这与天津市领导的支持与关注有很大关系。天津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前两年自己花钱,今年开始天津市有支持。
 
S:东疆常青藤国际艺术中心有哪些规划?
J:艺术中心是一栋楼,不到7000平方米,可以看海,是距离北京最近的一片沙滩。这个基地里比较大的地方做版画工坊、陶艺工坊,还有东疆文化节项目、剧场等,很多都是和文化相关的产业。因为东疆重要的职能是发展文化产业,所以支持力度很大。
 

                                                    △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展览现场

S:常青藤与东疆的合作是如何成行的?
J:今年5月开始筹备调研,敲定大概在7月底,然后做一些相关程序上的事情。之前常青藤有在做版画工坊,而这个工坊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天津滨海新区有比较好的版画传统,加上常青藤这些年积累的口碑,让这个项目很快成行。
 
S:驻地项目什么时间开始实施?
J:具体的标准会在年底出来,我们计划明年五六月开始招募第一批艺术家。
 
S:从展览到文化产业园区,常青藤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J:每年都有不同的金融机构来找我谈,但是我很谨慎,两个是不同的体系,在叠加的时候能不能产生良性的火花,是很考验人的。但是,最近可能会与国内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