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News 常青藤计划IVY ART 驻留计划YAC 报名Join in 关注我们  
 
  首页资讯
 
常青藤计划2016青策项目——社会现实剧场
发布时间:2016-08-20     来源:常青藤计划
 
展览名称:社会现实剧场
展览时间:2016/8/14-8/21
开幕时间:2016/8/14 15:00
展览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主办:常青藤计划
协办:妈妈拉艺术基金会、北京文奇首艺文化有限公司
策展人:王麟
艺术家:陈奇曲、DaiJaro、戴陈连、付根利、山本连连、Werner Heisenberg

 
2016年8月14日,“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入选方案之一——社会现实剧场,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常青藤计划主办,妈妈拉艺术基金会、北京文奇首艺文化有限公司协办,青年策展人王麟担纲策划。展览围绕妈妈拉艺术基金会这一大型艺术剧场展开,共展出陈奇曲、Dai Jaro、戴陈连、付根利、山本连连、Werner Heisenberg六位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开幕现场,艺术家戴陈连还携其合作者为到场嘉宾及公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剧场表演,进一步深化阐释展览主题和视觉效果。
 
策展人:
 
 
王麟
Wang Lin
1985年出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策展人,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曾任人民网文化产业频道执行主编,今日美术馆今日艺术网执行主编。
 
主要策划展览
2016   新一代艺术实践中的影像表达 西安美术馆 西安 中国
2015   浪漫的相关性:同一性的混搭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南京 中国
       解构审美形式及它们的对立面应空间 北京 中国
2014   接下来是艺术家的创作时间 微信网络
       复调II·中国艺术生态调查(北京站)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南京 中国
2013   不只是风格 798 VA空间 北京 中国
       这是一个画展 798视在空间 北京 中国
 
艺术家、展览作品:
 
Dai jaro
 
 
Dai jaro
1977   出生于湖南
1999   毕业于曼谷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泰国曼谷
 
个展
2014   Dai jaro  Gtema ta Gallery  苏黎世  瑞士
2013   Dai jaro  Hmihus Art Gallery  西雅图  美国
2011   Dai jaro  Wjuehn艺术中心  哥伦布  美国
2010   D,D,D  Kpljio   巴塞尔  瑞士
 
参展
2014   时间的性状 妈妈拉当代艺术中心柏林 德国
2013   机机双年展 汉堡 德国
2011   十四重门 柏林德国
2010   四部曲 海牙荷兰
2009   幻境 mkk当代艺术中心 都灵 意大利
2008   当代当代 PLO画廊 汉城 韩国
2007   里昂双年展 里昂法国  
       我的产品 苏黎世 瑞士
 
收藏
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 ( Walker Art Center )、加州三藩市现代艺术馆;纽约水牛城(Albright-Knox Art Gallery)、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Dai jaro毕业于曼谷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临床医学专业,之后在Jetanin研究所工作,从事妇产科医疗、科研,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全面。同时进行艺术创作,他的创作始终围绕着他所谓的一种内心秩序。关于秩序的思考,在他自早期以来的大量作品之中呈现为一种体系和主线。
他的作品被多个国际美术馆收藏,包括: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加州三藩市现代艺术馆;纽约水牛城(Albright-Knox Art Gallery)以及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次序1  丙烯  60×80cm  2015
 

次序2  丙烯  60×80cm  2015
 
次序3  丙烯  60×80cm  2015
 
次序4  丙烯  60×80cm  2015
 
次序5  丙烯  60×80cm  2015
 
 
Werner Heisenberg
 
 
沃纳·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
1977   出生于德累斯顿
1999   毕业于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绘画系,获学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德累斯顿和北京
 
个展
2014   波粒二象性 卡塞恩剧场 巴塞尔 瑞士
2012   让我们回到克莱因的故土 首都剧院 阿姆斯特丹 荷兰
2008   或者...或者 Norrlands Operan艺术中心 斯德哥尔摩 瑞典   
2007   关于测不准的三次表演 Hebbel am Ufer艺术中心 柏林 德国
2005   暗物质 亚澳艺术中心 悉尼 澳大利亚
2004   剧场剧场剧场 妈妈拉剧场空间 德累斯顿 德国
 
参展
2014   春天 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渥太华 加拿大
2013   美好的一天 瑞典艺术驻场中心 斯德哥尔摩 瑞典
2012   透明之蓝 奥地利维也纳国际艺术节  维也纳 奥地利
2010   方案 Sadler's Wells 剧场伦敦 英国
2009   博洛尼茨的芬芳 杜塞尔多夫剧场 Tanzhaus 德国
2008   FUNNY HAU1剧场 柏林 德国
2007   不祥之祥 墨西哥塞万提斯艺术节 墨西哥
2006   临时之屋 Place des Arts蒙特利尔艺术空间剧场蒙特利尔 加拿大
2005   移动影像双年展 圣马丁文化中心 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
2004   Go Figure! Chinese Contemporary Portraiture 国立肖像馆 堪培拉 澳大利亚
2003   艺术之变 海沃美术馆 伦敦 英国
 
沃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毕业于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沃纳·海森堡在校学习绘画期间大量阅读中国哲学,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受到这些经验的影响,他早期以绘画为主的创作带有强烈的东方美学以及复杂的观念,之后他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创作方式也转向了剧场艺术。
他将作曲家、导演、文本拼贴者集于一身,在众色琳琅的剧场众起着编者的作用。他的作品是由空间构造、光线、影像、其他视觉材料,加上诸如声乐、朗诵、器乐、舞蹈等音乐、语言手段所组成的一种复合作用体。这样的剧场作品不光体现于戏剧的缺席,也首先表现为游戏性地强调音乐、空间、表演等构作层面的自治性。
 
Werner Heisenberg的30分钟 单频影像视频截图6 3'01'' 2013
 
Werner Heisenberg的30分钟 单频影像视频截图7 3'01'' 2013
 
美丽的错误  单频影像视频截图1 18'30'' 2012
 
美丽的错误 单频影像视频截图8 18'30'' 2012
 
微不足道 单频影像视频截图1 5'36'' 2009
 
微不足道 单频影像视频截图4 5'36'' 2009
 
一江春水向东流(五) 三频影像视频截图1 6'30'' 2016
 
一江春水向东流(五) 三频影像视频截图3 6'30'' 2016
 
一江春水向东流(五) 三频影像视频截图6 6'30'' 2016
 
一江春水向东流(五) 三频影像视频截图8 6'30'' 2016
 
 
陈奇曲
 
 
陈奇曲
Chen Qiqu
1990   出生于江西萍乡
现生活工作于江西萍乡
 
个展
2014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EOO画廊 巴黎 法国
 
参展
2014   BBCT (1) 妈妈拉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中国
2013   业余的业余的·妈妈拉艺术节妈妈拉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中国
2012   萍乡世界的中心·萍乡当代艺术展萍乡艺术馆 萍乡 中国
 
陈奇曲曾是一名乡村教师。在农村教书的时候曾尾随一个城里来的姑娘,觉得这个姑娘像极了他的表妹,认识后这个姑娘送了他一本介绍当代艺术的杂志《MAMALA》,之后他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几年的刻苦摸索,他已经在EOO画廊(法国)举办了大型个展,同时和妈妈拉当代艺术中心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他的绘画向观者传达了一种无声但却强烈的陈列感,使观者联想到繁华时代、革命以及个体在当代社会中因压抑而异化的心灵,是基于他对社会意识的个人感知,其探索关注个人在社会中的物质经验以及集体记忆。
对谈:
王麟:你信手涂鸦式的绘画是如何创作的?为何选择在杂志、报纸上进行?
陈奇曲:这些涂鸦式的画有些参考了一些旧照片,有些则是靠记忆,凭着一点点模糊的印象画出来,基本是80、90年代的,和那些逝去的记忆有关。参考的旧照片让我的焦点变得清晰,但又如此遥远、对焦不清,这种断裂的时间感和现在的现实之间构成了另一种时间,我在组织画面的时候有时把多张旧照片的信息都画到一起,比如将一张照片中的远景和另一张照片中的主体人物组合在一起,远景很清晰人物却是模糊的,有些则是把几张照片的背景拼接在一起,有点图像和记忆的相互重叠,图像和图像之间的再造,记忆和记忆之间的相互对焦。这些画有些像集体记忆的叙述,但有时焦点却十分清晰明朗,犹如记忆和梦境之间的推拉,你并不清楚哪个是更清晰的,有些画的是当下的现实,是对现在所处历史的即兴演出。
 
我选择在杂志、报纸上来画这些内容是想这样构造的画面事实更加多义,画面效果也更为丰富,也有一些情结在里面,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杂志、报纸,那些封面的色调经常浮现在眼前。这些杂志都是我平时偶尔会阅读的,基本都是近几年的,它属于现在的历史,在这个印有现在历史的平面之上,我将那些过去的过去画在一起,试图建立一个场域,这里面有乡村故事,有关于历史记忆的叙述和再叙述,也有当下现实生活的细节,还有图像和涂鸦之间,印刷文字和涂鸦文字之间,印刷的涂鸦图像和油画笔、颜料的涂鸦之间,还有这些文字图像构成的虚拟时间和用颜料堆砌涂抹形成的时间之间相互诋毁相互共融,这是一个交叉的现场。
王麟: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迁形成的荒诞现实是你关注的主要对象?你认为绘画在当下还具有批判性吗?
陈奇曲:我关注的是在这个现实中具体生动的个体,那些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容易被忽略的小人物,我喜欢发现隐藏在他们身上的琐碎无聊的生活细节,喜欢去发现他们相似的面孔下很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喜欢去了解那些小人物的爱情、亲情,还有他们突然开始微笑的原因突然悲伤之后擦拭泪水的手势,每个个体都很不一样。我想从这些具体的细节观察体验到现实和梦想裹挟并前行的距离。
 
我认为绘画只是针对绘画自身,它是语言内部的自我消化,如果用绘画带入社会题材、政治议题等那是个人的选择问题,有些社会性题材的绘画其实和批判也没有一点关系,如果是建立在有效的语言实验基础之上,那这本身就是批判性的。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01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02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03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04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05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06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07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08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09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10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11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12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13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14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15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16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17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18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关于消逝的和正在消逝的019 纸上丙烯 20×27cm 2015
 
戴陈连
 
 
戴陈连
Dai  Chenlian
1982   出生于浙江绍兴
2004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2015   一江春水向东流(四) 妈妈拉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中国
2013   似水流年 Action Space  北京 中国
2012   剧场 欧洲艺术中心 汉堡德国
 
参展
2015   身在亚洲:激活中的人与物 上海
2014   changwon art festival 韩国
       BBCT(1)  北京 中国
2013   springhouse 德累斯顿 德国
2012   TANZ PLATTFORM艺术节 德累斯顿 德国
2012   风向·中俄文化年展览项目 莫斯科 俄罗斯
2011   IMPAKT FESTIVAL 2011 乌得勒支 荷兰
2009   妈妈拉艺术节 上海 中国
 
主要策划展览
2008 - 2014    妈妈拉剧场艺术节 上海 北京
 
收藏
乌里 . 希克
 
戴陈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最早尝试将剧场观念和影像相结合的艺术家。他将这些媒介手段都综合运用在自己的创作当中,反映了一个以技术规则和媒体作为尖端的宣传和公共影响力的世界。
戴陈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具有皮影特点的剧场作品系列,自2007年,戴陈连创建妈妈拉剧场以来,已持续为公众推出了诸如美术馆剧场、家庭剧场、纸上剧场、剧院剧场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在当代艺术的范畴中,不断地在拓宽疆域划分与思维桎梏,他将皮影操作者、导演、文本拼贴者集于一身,在众色琳琅的剧场众起着编者的作用。
 
对谈:
王麟:你是中国美院油画系毕业的,可是你从大二开始基本很少进行油画的创作,直到2011年,你重新开始油画的创作,为什么会再次展开对绘画的思考和实践?
戴陈连:那个阶段我在思考影像、剧场创作的一些问题,会不由自主地转到绘画的问题上来,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画或是那样画,有想法就画一点,就是这样的状态。最后画成什么样自己也不太清楚,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觉得可以尝试一下,然后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王麟:为什么选取皮影作为你的影像创作手段?
戴陈连:首先来源于我对传统的一些固有情结,有强烈的手工感,然后还有各种咿咿呀呀的唱腔、念白。一束光,一张布就是整个世界了,很古典。我想问题基本都会从剧场出发,当时也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一个剧场作品从准备道具到寻找合适的演员再到排练最后演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钱,所以就想到皮影这种方式可以先做一些小的构思、小的场景,有些都是片段式的,类似草图,积累了很多素材,皮影满足了我既能叙事又能表演的需要,也有很强的排练感,还可以为新的剧场作品做大量的模拟实验,同时几乎每天的皮影操作作为必修课提升了自己的耐心程度,也架构起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其实就是一个小剧场,这也同样是大生活。慢慢地皮影这种影像方式成为我主要的创作手段。
 
王麟:在影像作品的创作中,从偏方(2009)到世界(2010)再到酉阳杂俎(2013),可以看出从叙事到语言都逐渐成熟起来。为何回归到选取传统的故事作为叙事?
戴陈连:在我看来传统的故事也是此刻的故事,故事中的情节在这里是宛转悠扬在那里可能是凄凄切切,但两者又如此相似。叙事的方式有很多很多,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对事物要有感触,故事本身就是带着温度的,情节的铺开和延展需要缓缓的时间,想让观者在影像里感受这些黏黏潮潮的呼吸感,感受这些实实在在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时间,让观者进入就需要给出足够的温度和空间,这样故事才更为有效.
 
王麟:你的影像作品中针对的问题是什么?
戴陈连:一个是内容,以叙述和想象为起点勾勒出一个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这里有复杂的文化、社会、伦理各种状态的互相交叉,这里还有被忽略被正确行为所遮蔽的情感和事件。另一个是语言,强调影像创作中任何事物的可塑性,强调任何问题的开放性,尽可能地去发现有意思的东西,他可能就在你转身的刹那,比如你认为不正确的拍摄方式,不好看的影像片段,主体物的虚焦,不好听的配乐和环境音,失误的皮影表演等等,这些其实都值得去进一步发现和推敲。
 
王麟:绘画和你的影像创作一直以来是交织的关系,最开始的偏方,影像中的许多元素直接就是绘画的内容,而往后一些的绘画创作是借用影像和剧场的经验进行创作。对你而言,绘画和影像在你的创作中是怎样的关系?
戴陈连:绘画和影像在我这里是相互提示相互吸取的关系,有时在做影像的过程中想到了绘画的问题,有时是画画的时候得到启发,然后频道就切换到影像的问题上,这种切换经常是情不自禁的。最开始的时候绘画是影像平行叙述的图像方式,然后渐渐地在绘画中能看到过程,看到分镜头式的画面分割,看到画中画,看到音乐性,这些都是在影像创作中汲取的经验。有些时候则是某一张未完成的画挂在墙上,看久了突然间会有一点想法,可能就成为影像作品里的一个主要场景或是一行文字、一段音乐。
 
王麟:可以看出烧水壶是跟你记忆相关的物品,在你多个类型的创作中都有出现,你迷恋它吗?
戴陈连:烧水壶这个形象来自于童年的整个记忆,我的老家在绍兴,我在巷子里长大,那里的人们一起床都会在家门口燃起煤炉,这个印象非常深刻,那煤刚放上去的时候就会有浓浓的烟轻盈的吹散在巷子里小河边,还有经常在耳边回荡的水壶鸣笛的声音。是外婆教会我怎样劈柴怎样生煤炉。后来我还意识到这个东西和时间有关和图形有关和虚拟有关,于是我就把它放在画布上,放在影像里,放在剧场中。有时能记起来一个物体的形状,有时记起来的是关于它的一个虚拟词,所以这就像是看一场演出,想看的时候认真看,看完了还可以琢磨一下。不想看了也可以不看。
 
场景研究0014  木板丙烯  100×150cm  2014
 
场景研究0016  木板丙烯  150×300cm  2016
 
很标准的当代绘画-上演自我评论  丙烯  80×180cm  2013
 
八千里路云和月(二)  剧场表演现场剧照 (2)
 
八千里路云和月(二)  剧场表演现场剧照 (3)
 
八千里路云和月(二)  剧场表演现场剧照 (4)
 
如何成为一个艺术界装逼犯  单频影像视频截图1  10'07''  2012
 
如何成为一个艺术界装逼犯  单频影像视频截图5  10'07''  2012
 
如何成为一个艺术界装逼犯  单频影像视频截图6  10'07''  2012
 
世界  单品影像视频截图3  5'41''  2010
 
世界  单品影像视频截图5  5'41''  2010
 
酉阳杂俎(一)  三频影像视频截图1  3'42''  2010
 
酉阳杂俎(一)  三频影像视频截图3  3'42''  2010
 
酉阳杂俎(一)  三频影像视频截图6  3'42''  2010

 

付根利
 
 
付根利
Fu Genli
1954   生于甘肃天水
现生活工作于甘肃天水和蒙特利尔
个展
2013   他们来了 波恩美术馆 波恩 德国
2009   空降另一个空降 kigo dri kwderw 慕尼黑德国
2006   根利,词语 Tama美术馆 多伦多 加拿大
 
参展
2014   BBCT(1)妈妈拉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中国
2013   破坏 Nero Kelly 画廊 纽约 美国
2012   世界的边缘 BERIO美术馆 温哥华 加拿大
2011   莫斯科双年展 莫斯科 俄罗斯
2010   别了我的祖国 WEIWEI美术馆 波斯顿英国
2009   事件 烦恼美术馆 利物浦 英国
2008   新乌托邦 梅伦文化中心 布鲁塞尔 比利时
(以下文字也进行排版编辑)
付根利1974年8月入伍,1976年10月入党,原甘肃空军高炮九师二十七团三连侦察班的班长,工程师,空军少校军衔。2000年因部队精简整编确定转业现为退役军人,擅长文字写作,退役后成为艺术家,他不是视觉奇观的创造者,而是推翻真理,提出各种假设的智者,是意识形态的伪造者和日常神学的阐释者。
付根利对于文字和逻辑的沉迷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感觉到一种奇特的真理,表现出观念创造的活力与思索的能量。他的作品饱含幽默与犀利的智慧,表现出反形而上的主动性、对日常政治的洞察力和对权力系统隐性工作以及民主现状的敏感。他的代表作品有《空降另一个空降》《表演表演》《下来,他们来了》。
 
对谈:
王麟:谈谈写作与你创作的关系?
付根利:我一直都是个文学青年,曾经的理想是做一个优秀的作家,现在我仍然保持着写剧本、小说、诗歌的习惯,当时看了一些语言学家的著作才意识到文字可以是文字本身,这些词语、句子指涉的是它们自身,而不是词语、句子所说的情感和事件,认识到语言可以通往外部,也可以同时通往内部。文字本身就像颜料,你可以用来虚构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可以对一个矿难事件纪实,也可以自己提示自己是一个偏旁、一个错字或是一个词语,后来我那些将文字无意识并置的方法就是来源于这些思考的结果,尝试错误表达,尝试语序的倒错和意义之间的连接,尝试把假设作为事实来虚拟另一个事实,尝试制造伪造和真实之间的悖论,尝试替换文字和数学逻辑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尝试直接导致的是结果的改变,从而发现了文字反对文字之后的主动性,并且有效地连接了文字自身的次序。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在创作的时候会要求自己必须是在艺术自律的同时还有一些对社会的诉求。有时自己写的残章断句会成为我一张画的起因,或是一个影像的主体结构,还可能是下一个剧场作品的组合灯效和身体位置,写作很多时候是我创作的原始草图。
 
王麟:为什么要生造Dai jaro、山本连连两位艺术家?
付根利:我对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情节有兴趣,对循环往复层层叠叠的故事背景有兴趣。虚拟和真实本来就界限模糊,我想象遇到独特的艺术家,看到他(她)所展示的作品,然后还有作品背后的离奇故事。我其实厌烦了太过于正确的职业艺术家生涯,这就像打游戏,虚拟人生开始,那就要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包括这个角色所要讲的每一句话还有那些永远浮不上水面的潜台词,说是虚拟其实亦真亦幻,你的通情达理你的语速快慢你双目的凝视你比划的手势,其实并不是你想要表演,但表演却已经开始,早就相融在一起,根植于你的身体。我想要看到的艺术家并不是从制作艺术品开始到制作艺术品结束的类型,也不是干巴巴地为了艺术而艺术然后不知云云造出一些“东西”的自慰行为,我想看到的是他们的作品和生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我也想看到一个普通的工人、木匠也拥有创作的乐趣,也想看到他们在完成自己想象力之后嘴角的轻抿和放松的姿态,我还想看到在华丽作品的背后有哪些隐秘的事物联系和情绪纠结。于是我开始虚构或者“虚构”这三位艺术家,让自己进入他们的内心,让自己在虚构或者“虚构”他们作品的短暂时光里成为他们。
 
王麟:在我看来,你虚构的两位艺术家有着较明显的指向性,水墨、抽象,都是当下艺术圈较热的点,这是一种反讽吗?
付根利:这样说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我是从社会表演的角度思考的,社会表演最重要的一点是示范表演,比如教人怎样正确拿筷子的方法,这就是很典型的示范表演,这种表演本身想要一个事物进行规范化操作,就像所有的人都要学好普通话一样。这就把个体的差异性取消了,比如一个抽象画家,他的硬边处理是通过胶带粘贴和直尺辅助来完成,那别人也可以有多种其他的方法来达到这种硬边效果,如果在制作这种效果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其他的硬边效果这其实是很独特的,这就是试错之后导致的意外,这样才可能有创造性。如果都被规范成一个效果模式其实挺滑稽的,再比如有些人的身体行为,他会在说话之前将头往后仰一下,然后才能开始说出第一句话,在说话的中途他还会不停地后仰,可能这行为在别人看来是不雅观的,但这是具有个体显著特征的。
 
如果都规范了就把种种的可能性排除了,问题不在于水墨、抽象,而在于我们是不是可以思考为什么还是水墨?是不是可能是因为一些先天或者意外导致的身体不平衡而去借用写书法进行锻炼而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方法?这时候水墨就是由一个新的方法直接生成了一个新的结果,这是有意思的地方。现在普遍的问题是过于规范,这是因为人们普遍需要一个安全地带,在尚未发现自己最独特点的时候却已经开启了成功学游戏模式,他们忘记了失败其实是最闪耀的。
 
再贫穷也不能忘记你的名字Diana  现成品  尺寸可变  2014

 

山本连连
 
 
山本连连
Yamamoto Lianlian
1966   出生于中国西安
现生活工作于日本东京
 
个展
2010   非书 卡迪美术馆 柏林 德国
2006   书写 巴拉美术馆 悉尼 澳大利亚
2000   无声 世纪美术馆 东京 日本
1996   声像 MIMI美术馆东京 日本
1993   被书 日本国际通讯社 东京 日本
1990   墨吟 英英博物馆 伦敦 英国
   
参展
2013   水墨档案邀请展 济州韩国
        春江花月夜  香港艺术馆  香港中国
2012   内外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 英国
 
2011   国际当代书法大展巴登 德国
2010   书法之美 巴黎 法国
2009   十人书法展 东京日本
2008   首尔双年展 首尔韩国
2007   礼乐 罗马美术学院罗马 意大利
2006   书写艺术展 大都会博物馆纽约 美国
2005   开放的书法时空国际书法展东京 日本
2004   E时代水墨国际邀请展柏林 德国
2001   花非花 科恩画廊柏林 德国
 
山本连连是日本著名艺术家井上有一的得意弟子,也是意拳创始人王芗斋的第五代传承人之一。他的艺术实践关注精神和形而上学层面的意义,他的作品和老师的风格也非常相似,在纸上挥运巨笔,墨迹飞溅,摸爬滚打,无拘无束,放荡不羁。
山本连连在少年时期就随舅舅去了日本,性格内向,体质虚弱,但性子却十分暴烈,是一个家境贫苦的卖旧家具老板的儿子。中学时代双耳失聪,被迫辍学, 后经舅舅朋友的关系认识了井上有一,并拜其为老师。那时山本连连往返于中国和日本两地跟随两位老师学习意拳和书法,非常刻苦。之后伴随着对生命哲学的不断体悟,他将意拳中强调的意念和行动派艺术结合,治疗因双耳失聪所引起的身体与心智的失衡感。在34岁时登上日本艺术界的舞台,获得很多大奖。
 
非书001  书法  136×69cm  2015
 
非书002  书法  136×69cm  2015
 
非书003  书法  136×69cm  2015
 
非书004  书法  136×69cm  2015